© XFASTEST 已授權轉文,原文連結
![]() GIGABYTE VISION 系列產品主打為創作者而生,產品外觀方面採用簡潔的白色外觀設計,並且在這次新款產品的功能方面增加了 VisionLINK,讓創作者僅需要用一條 USB Type-C 線就可以連接諸多創作用戶所需要使用的周邊,例如以往連接使用繪圖板時,需要接資料傳輸線、影像傳輸線、轉接盒及電源線等傳輸線及設備,現在僅需要一條 USB Type-C 就能達成這些要求。 這回在 Intel Z590 晶片組上,GIGABYTE 也端出了 Z590 VISION G 這張為創作者而生的主機板,僅保留主要的關鍵功能特色,相對更平價的定位讓創作者輕鬆享受優質且具備關鍵功能主機板。 產品規格一覽 :
在外包裝上 Z590 VISION G 繼承以往技嘉 VISION 系列產品的風格,採用白色的外包裝並搭配灰色線條點陣,背面有著這張主機板的特色與功能,其中包含前言我們提到的 VisionLINK 技術,以及搭載 2.5Gbps LAN、USB 3.2 Gen2x2 這些功能,讓創作者享受更高速的網路傳輸。
主機板外觀,採用 ATX 的版型,具備三條長度為 PCI-E x16 插槽,與高達四根的 M.2 插槽,讓需要使用到快速存儲、備份需求的創作者能夠透過安裝多隻 M.2 SSD 組建成 RAID 組態,同時 M.2 上方也都具備與本體顏色風格相呼應的散熱片,後 I/O 上蓋也是採用白色風格,後 I/O 的部分也是採用高階主機板會使用的一體式擋板設計,讓安裝上更加順手。
PCI-E 的部分,第一根長度為 x16 的插槽具備金屬裝甲加強保護,其中第一條的通道自 CPU 拉出,實際頻寬為 x16,與下方兩根 M.2_B 與 M.2_C 共用通道,如果這兩根 M.2 裝有裝置,則第一根 PCI-E x16 的頻寬會被降至 x8,同時並且搭配 Rocket Lake-S CPU 可以支援 PCI-E 4.0 的規格,下方兩根 PCI-E x16 則是至 PCH 拉出,最高速度為 PCI-E 3.0 x4 的規格。 本體具備四根 M.2 插槽,其中前三根均由 CPU 拉出,第一根僅在使用 11th Gen Rocket Lake-S CPU 可以支援,並且支援 PCI-E 4.0 的規格,下方兩根的情況則是就與前述所提及一樣,與第一根 PCI-E x16 共享頻寬,因此建議如果使用 10 代 CPU 的用戶優先將 M.2 設備連接於最下方的插槽,同時僅最下方的 M.2 支援 SATA 通道規格。 以及 6 個 SATA 插槽,SATA 的部分則是接頭採用全 90 度的設計,確保不會與過長的顯卡產生物理干涉。
CPU VRM 散熱片特寫,整體上完整覆蓋 VCore 與 VCCGT 的部分,讓運作過程更加低溫穩定可靠。
I/O 上蓋與裝甲紅紫色的裝飾位置具備白色燈光點綴,更加具有質感。
音效上方也有裝甲覆蓋,並標有 AMP-UP AUDIO 字樣。
RGB Header 特寫,+12V RGB 與 +5V ARGB 分別皆有兩個,分別主機板下方與右上方 CPU 插槽附近處,此處還有一個噪音感測接頭,可以將包裝內附的線材連接機殼偵測噪音。
右下角有開機狀態指示燈,方便用戶除錯,以及 Thunderbolt add-in card 讓用戶能夠購買 Thunderbolt 外接卡進行擴充。
前 USB 的部分包含兩組 USB 2.0、一組 19 Pin U3 Gen1 與一組 Type-E 的 USB 3.2 Gen 2×2。
後 I/O 一覽,具備 1 個 Type-C 的 USB 3.2 Gen 2×2 與 1 個 Type-C 的 USB 3.2 Gen 1,其中 Type-C Gen 1 的插槽即具備我們一開始提及的 VisionLINK 功能,包含有最大可輸出達 20V / 3A (60W) 的 USB-PD 電力輸出、DP Alt Mode、藉由輸入進內顯 DP 插槽實現轉出 DP 1.2 影像輸出的功能,相當方便創作者在影像輸出的部分使用。 此外還包含 2 個 Type-A 的 USB 3.2 Gen 2、4 個 Type-A 的 USB 3.2 Gen 1、2 個 Type-A 的 USB 2.0、HDMI 影像輸出、DP 影像輸入與輸出、2.5G 網路孔、音效則是最高可支援 7.1 聲道輸出,以及 PS/2 鍵鼠連接介面。
配件部分,包含說明書、4 條 SATA 線材、光碟、M.2 螺絲、前述提到的噪音感應器這些。
前面已講解 GIGABYTE Z590 VISION G 大致上的規格、外觀等設計與特色,接著我們將散熱片移除,以進一步分析主機板上的用料與電路等細節。
VRM 供電部分,總共採用 Vcore、VCCGT、VCCSA、VCCIO 12 + 1 + 1 + 1/1 相的設計,並且在主要的 VCore 與 VCCGT 皆採用整合上下橋與 Gate Driver 的 DrMOS 的配置。 主要 PWM IC 採用 Renesas (先前已收購 Intersil) 的 ISL69269,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該主控可以被用來控制三路輸出,但技嘉這回僅讓 ISL69269 控制 VCore 的部分,畢竟 ISL69269 最大僅能夠控制 12 相,而在 VCCGT 與 VCCSA 方面則是採用另一顆 Renesas RAA229001 晶片負責控制。 在 VCore、VCCGT 的部分,每一相皆採用整合上下橋與 Gate Driver 的 Vishay SiC649A DrMOS 配置,並且皆於後方配有 0.15μH 的電感,每相對應一組。 VCCSA 與 VCCIO 設計於左下方與下方,VCCSA 採用小型化的 OnSemi NTTFS4C10N + NTTFS4C06N 2H2L 的配置,Gate Driver 為 Renesas RAA220002。VCCIO 與 VCCIO_2 則是位於一旁,採用皆為每相 NTTFS4C10N 1H1L 的配置,PWM 與 Gate Driver 的部分筆者推斷應為旁邊 marking 為 “0TF” 的 IC,此外在此處靠近主板右側的 VCCIO_2,須待日後 Rocket Lake S CPU 推出後才得以有用,因此筆者以安裝 i9-10900K 的狀況下實際量測皆約為 0V。
CPU EPS 採用 8+4 的設計,提供 CPU 更強勁的電力。
記憶體供電方面,主要 VDDQ 採用 1 相供電,PWM 與 Driver 的部分採用 RICHTEK RT8120D,MOSFET 則是皆採用 OnSemi 4C06N 1H2L 配置,VTT 則是採用 NUVOTON 3103s LDO 方案,位於 ATX 20+4 Pin 旁。
PCI-E 4.0 的部分在這次 11 代 Rocket Lake-S CPU 也是個大要點,為了提供全方位的支援,GIGABYTE Z590 VISION G 在相關用料上當然也符合 PCI-E 4.0 的標準,使用了可相容 PCI-E 4.0 的 Diodes Incorporated PI3EQX16021 ReDriver 元件。
有線網路晶片採用 Intel I225-V 2.5GbE LAN,提供創作者比以往 1GbE 更快的傳輸速度。
音效方面,採用 Realtek ALC4080 音效晶片,並搭配 APAQ 音效專用電容。
內顯 HDMI 的部分具備有 ASMedia ASM1442K 作為 HDMI 的電平轉換 (level shift) 元件,以提供板載 HDMI 更穩定的影像輸出,同時在後方 USB-C VisionLINK 插槽具備 Realtek RTS5450 實現 Type-C CC 邏輯控制與 PD3.0 控制、PD 輸出由 On-Semi NCP81239 同步升降壓轉換器並搭配一旁的 MOSFET 提供,以及 Ti TS3DV642A0RUAR 1:2 MUX/DEMUX 影像訊號切換處理器實現 DP IN / USB-C DP Out,以及 Realtek RTS5411E USB 3.2 Gen1 HUB 擴充 USB 數量。
前後 USB 3.2 Gen2x2 Type-E、Type-C 的部分皆具備 ITE IT8851FN 實現 DFP/UFP/DRP CC 邏輯控制,以及 Diodes PI3EQX2004ZHE 作為 ReDriver,後方兩個 USB 3.2 Gen2 Type-A 則是另有一枚 Diodes PI3EQX1004B 作為 ReDriver。
BIOS SPI Flash 採用 MXIC MX25L25673G,單顆容量為 32 MB,並且具備 SPI TPM Header,可以讓用戶連接相關的加密狗模組,此外免 CPU 更新 BIOS 使用的 IC 躲在 RTC 電池下方。
由於 11 代 Rocket Lake-S CPU 目前尚未解禁,因此 BIOS 與效能測試方面將於日後解禁後補上,敬請玩家們期待 |